天然气涨价对于欧洲和中国的用气成本、通胀压力影响一样大吗?
欧洲电、气、煤、碳的高度市场化和高度联动,整个体系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等外生偶发因素影响。同时,欧洲天然气定价高度挂钩TTF,容易巨幅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用能成本。
中国目前仍然是管道气、LNG双轨定价。与JKM挂钩的部分不到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以中石油定价体系为例,主体气源价格不受JKM等海外气价的影响。
中国能源品市场化推进到什么程度为宜?是否要形成类似欧洲的、气、煤、碳高度联动的市场结构?如何平衡市场化和保民生社会稳定?需要且行且思。
TTF和JKM都大涨了,对欧洲和对中国的影响一样吗?
今年秋天,天然气价格大涨,欧洲TTF和亚太JKM一度都出现30美金/Mmbtu以上的价格,但这对于欧洲和中国的用气成本、通胀压力影响一样大吗?
欧洲的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具有高度外生性(总电力需求-可再生出力),也就是说需求和价格之间缺乏反馈机制。也就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欧洲能源品价格暴涨——在2021年前三季度,欧洲电力需求受宏观经济恢复、和冷冬天气拉动增长超预期;同时风电出力不好(欧洲可再生能源以风电为主、光伏较少),倒逼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大增。而能源供给紧张时期,碳交易价格大涨是必然的,这一因素又拉开了天然气和煤炭的比价关系,使得天然气成为这一轮能源品涨价的绝对龙头。
欧洲“能源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反思:欧洲电、气、煤、碳的高度市场化和高度联动,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把定价权交给了外部因素,比如天气。我们讲的“市场化”,题中应有之义是价格和供需的良好互动,价格才能成为调节供需的信号。但是对于电力以及发电用的天然气和煤炭,需求刚性很强、且容易受到天气等外部偶发因素影响。想让价格去调节供需,结果就是价格的巨幅波动。
反观中国: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化尚未形成,目前仍然是管道气、LNG双轨定价。与JKM挂钩的部分不到国内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以中石油定价体系为例,保供期平均涨价幅度也就在20%左右。JKM大涨造成的社会用能成本增加并不明显。国内今冬天然气保供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压非保民”,就是压非居民比如化工、工业需求,保障民生需求。可能显得简单直接,但是不失为可以接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