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酸菜是贵州省锦屏县启蒙镇带有浓郁侗家特色的风味食品,以当地芥菜为原料,通过传统腌制工艺结合现代控温发酵技术精制而成,酸香纯正,清脆可口,荣膺“黔东南13大名菜”称号,其制作技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姚敦根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派驻启蒙镇者蒙村的第一书记,他协调市场监管局采取多种措施,壮大酸菜产业,打造品牌形象,带动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者蒙村共337户1430人,耕地面积649.8亩。这里虽是山区,但土质肥沃,特别适宜种植芥菜。
眼下仲秋,正是芥菜播种时节。9月22日,姚敦根来到村里种植大户杨明成的田地,询问今年的收成及目前的播种情况。杨明成介绍说,他去年种植了10亩芥菜,另外从其他村庄收集了一些,腌制成酸菜销售后,收益达10多万元。由于看好产业发展及市场销路,今年比去年又多种了5亩。
记者了解到,该村在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及支持下,于2015年3月组建成立了婆侗老寨酸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320户村民参与合作社种植,产品统一制作、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而疫情的发生,影响到了启蒙酸菜的销路,村民种植芥菜的积极性直线下滑,合作社面临歇业甚至解散的严峻挑战。
姚敦根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汇报当地酸菜产业遇到的困境。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局长陈正锋于8月12日带领局机关食品生产科、认证认可监督科、州食药检测中心、州质量检测检验所有关负责人,赶赴者蒙村开展调研指导,现场解疑释惑。“各职能科室精诚合作,分头行动。”姚敦根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黔东南州食药检测中心、黔东南州质量检测检验所实地查看后,向村民提出加装密封条或更换存储器具、定期清洗等酸菜储存建议。
针对者蒙村小作坊加工生产酸菜这一现状,食品生产科负责人对小作坊的生产流程、发酵工艺、卫生达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提供小作坊生产流程示范图和生产工艺流程操作技能指导,并安排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认证认可监测科则对产品达标、销售流程、消费者评估等方面提出了规范要求。
为进一步扩充启蒙酸菜产品销路,该局建议村民和合作社必须建立产品条码,实现扫码可查“八字生辰”。知识产权科负责人则为村民们提供了地方食用商品商标申请服务指南。同时,该局联系村两委人员与农贸市场、餐馆行业、小型商店和学校、厂房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洽谈,拓宽酸菜销售渠道。全局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谱写“前方打胜仗,后方搞保障”的乡村振兴工作场景。截至目前,启蒙酸菜已与凯里市苏果超市、银田市场和两所学校达成酸菜购买意向,金额预估10余万元。
与此同时,姚敦根马不停蹄地开展产业兴村引导及服务工作,说服村民加大投入,专心开展芥菜种植。近半年来,发动多名村民加入合作社、种植芥菜,共同发展酸菜产业。
婆侗老寨酸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启蒙酸菜制作技艺传承人杨月飞告诉记者,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对合作社的运营颇感吃力,但从合作社成立之日起,市场监管部门就亲历亲为,促进了全村芥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腌制出来的酸菜,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200多万元。酸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村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村民们出租自家田地获得租金收益,在种植基地打工,工资收入稳定。者蒙村村民杨兰花老两口身体状况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他们便到种植基地采摘芥菜,有时一天能挣八九十元。
谈及今后如何带动更多村民发展酸菜产业时,杨月飞说,这还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及驻村干部更多的支持与帮扶,村里也会动员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大家齐心协力,腌制出高品质的酸菜产品,用劳动开创自己的致富路,创造自己的幸福。(记者 刘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