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热到正式开售,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6·18”电商活动结束了。新金华人若雪经营着一个原创汉服品牌“半生罗裳”,这次“6·18”活动期间,店铺卖出了200多件商品。“这次业绩不好不坏,虽然汉服大热,但小品牌做这门生意不容易。”若雪说。
入汉服圈
把成本花在刀刃上
2019年下半年,若雪从江西景德镇来到金华,和朋友商量后决定一起做女装生意,她看中了这个相对不饱和的服装细分市场。
万事开头难,虽然圈内叫得上名字的汉服品牌不多,但若雪做起来才知道,挣扎着的原创小品牌数不胜数。
一开始,若雪选择购买汉服设计稿。后来她发现买来的设计虽然精美,却经常画得出、做不出。复杂的工艺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的投入,这让刚起步的小品牌有些难以为继。
于是,若雪选择靠性价比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很多小品牌其本身的抄袭、模仿,以及使用劣质布料的发展路径,不易形成用户黏性,在日趋成熟的汉服体系中难占一席之地。”若雪说。于是,她和合作伙伴素娟决定自学设计,并将款式简化,把成本多花在面料优化上。渐渐地,“半生罗裳”有了一群固定的粉丝。
传统为王
依靠文化吃饭
“汉服经济是依靠‘文化’赋能商业变现的,所以要挣这笔钱,得尊重其文化内涵。”两年时间里,若雪在不断接触汉服文化、汉服爱好者后,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
“半生罗裳”出品多是明制和宋制,为了达到日常穿着方便的目的,若雪进行了袖子改短、面料更轻薄等设计,从设计、制版到调整、生产,层层把关。
同样在金华成长起来的汉服品牌“花笺溪”,原创者屠佳翠怀着对传统服饰的热爱做起汉服生意。“我卖出的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给喜爱这份文化的消费者的礼物。”她说。今年的“6·18”她做了5万元左右的销售额。
小品牌破局
需线上线下齐发力
屠佳翠的“花笺溪”在线上积累了近10万粉丝,她的重心没放在淘宝店铺上,而是选择了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推广。“这些平台对小众文化接受度高,客户更精准。”
起步比她晚的“半生罗裳”已有3万多粉丝,此外若雪还有两个1000多人的微信粉丝群。有时若雪做好新品样衣后,会在群里询问顾客购买意向,再决定生产数量。若雪说,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的视频缺少记忆点,形式也比较单一。她计划在近期组建营销团队,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夜月轩”汉服社负责人介绍,目前金华本土的原创汉服品牌有4家,经营品牌代理的实体店也不少。“金华本是一个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我出外景拍摄时能感觉到市民对汉服的接受度高。而汉服想要从小众迈向大众,走线下实体路子是必然的。”
最近,若雪计划把工作室打造成古风艺术馆,方便顾客租用汉服并拍摄照片。
“实体店从货源到搭配、陈设,加上专业人士指导,可以弥补线上汉服不能试穿、货不对版的风险,也能积累一批线下粉丝。”屠佳翠在金华也曾经营一家汉服实体店,但因为精力有限,暂时关闭了。“我期待金华这个有历史的城市能见证汉服文化复兴,到时候我就把实体店重新开起来。”(见习记者 范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