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季玉米市场可售货源量的减少,南方沿海港口玉米报价趋于混乱,拍卖粮与新粮价差逐渐拉大。而经过第11次临储玉米拍卖后,市场主体看涨心态减弱,沿海玉米市场降温,普遍出现了30-50元/吨不等的价格回调,具体的原因一起看一下。
1。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回落
8月6日进行了我国临储玉米的第11次拍卖,投放399.24万吨玉米,成交率100%。虽然拍卖成交率延续了前期的高位,但成交价格方面却没有延续之前的持续上行态势。本次拍卖整体成交均价2005.11元/吨,交上周下跌31.5元/吨,跌幅1.55%。其中内蒙古玉米平均成交价2106.28元/吨,交上周涨5.79元/吨,涨幅0.28%;辽宁玉米拍卖平均成交价2174.63元/吨(一等),较上周下跌27.77元/吨,跌幅1.26%;吉林玉米拍卖平均成交价2092.76元/吨,较上周下跌38.43元/吨,跌幅1.80%;黑龙江玉米拍卖平均成交价1907.38元/吨,较上周下跌38.17元/吨,跌幅1.96%。虽然普遍跌幅不大,但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在心态上,尤其是挺价心态上造成较大影响,陈粮出库成本的降低也使得北港乃至南港价格出现松动。
2。政策解读偏向利空,产区出货意向提高
7月底,国家修改补充拍卖交易公告,增加拍卖粮预售款项500元/吨,将拍卖付款时间缩短至7天,并且要求累计成交量达到20万吨(含)以上且出库率(验收确认数量/总成交数量)低于最低出库率的企业,不能参与当期交易。当周最低出库率为30%,此后每周按5%递增。这些要求首先限制了资本炒作对临储玉米拍卖的干预,同时促进拍卖粮出库入市,加之上周临储拍卖成交价格回落,使得产区商家出货积极性提高,变相助推价格降温。
3。销区补充货源传闻增多,替代品形成稳定港口库存
近期市场出现各类玉米加工企业接受定向货源补充传闻,传闻中主要的定向企业为国内几家大型的饲料集团企业以及深加工企业,定向的品种主要是超期水稻以及超期小麦,价格传闻高低不一,但对于目前玉米是有一定价格优势。卓创认为存在此可能性,但具体情况仍需后续关注。虽然定向消息不能百分百落实,但进口替代品在下游企业生产中的占比提高是肯定的,并且据悉目前南方主要港口已经形成了一定量的动态库存,预计对往后一段时间内的沿海玉米市场需求造成持续抑制作用。